印花糊料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鈉CMS的合成
美吧生物 2019-06-20 10:08
羧甲基淀粉鈉(C8C?07Na)?簡稱CMS,是一種與 羧甲基纖維素(cmc)結構和性質十分相似的新一代 淀粉衍生物,廣泛應用于食品、紡織、石油鉆井、曰用 化工等各個領域。國外早在20世紀60年代已有 CMS的規模性生產裝置,并應用到若干領域,我國20 世紀80年代開始有小批量生產,但至今尚未形成規 模性生產。
CMS為白色粉末,類似于其它淀粉通性,是能直 接溶解于冷水的高分子淀粉醚,水溶液為無色透明粘 稠液體,外觀、流動性及溶解性均比羧甲基纖維素 (CMC)好,是一種新型的增稠劑。在建筑行業中CMS 被廣泛應用于內墻裝飾,由于其吸水速度快,吸水率 高,所以在施工過程中不受建筑物表面潮濕度的影 響,可以快速施工,較大的加快施工的進度,CMS還具 有良好的粘結性能,增強了涂料與墻體的作用,使涂 層的附著力更強,涂層不易剝落,近兩年CMS已越來 越多的應用到建筑行業。
CMS合成工藝可分為干法、水媒法和溶媒法,水 媒法一般不能生產取代度大于0.1的產品,而建筑行 業用羧甲基淀粉鈉要求具有較髙的取代度,一般DS >0.8,當前多采用溶媒法,主要采用乙醇作溶劑,淀 粉在NaOH的有機溶劑中與氣乙酸進行醚化反應,得 到羧甲基淀粉鈉(CMS)產品。
淀粉是以葡萄糖為單元的聚合物,其化學結構式 是:
- CH2OH■
一個葡萄糖單元有3個羥基氫原子,在堿性條件 下,應該可以同時被羧甲基取代,但由于羧甲基是離 子化基團,在取代某個氫原子后,產生強烈的空間位 阻效應,使得其它氫原子上的取代反應難以進行。由 于氫氧化鈉、氣乙酸等小分子試劑只能擴散和滲透到 淀粉的無定形區域內反應,因此在醚化反應前必須用 NaOH使淀粉充分溶脹,才能獲得高取代度的CMS。
葡萄糖單元中C2的仲羥基具有較大的反應活 性,淀粉分子與C1CH2C00H分子的反應為雙分子親 核取代(SN2)反應。淀粉堿處理時,NaOH與淀粉分子 中的羥基鍵合成活性中心Starch-CTNa+ :
Starch - OH + NaOH?Starch - Na+ + H20
Cl
I
Starch - 0" Na+ + CH2COONa ?
Starch - 0 - GH2COONa + NaCl 堿處理過程中生成的活性中心越多,竣基化效果 越好,C1CH2 COOH利用率越高。
1.2合成方法
1.2.1淀粉的堿處理
堿處理對產物CMS的取代度,水溶液粘度均有 很大影響。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鈉的合成,反應開始首先將部分堿液加人到分散在 乙醇溶劑中的淀粉粉乳中,在規定溫度下處理一段時 間,使淀粉的結晶區域充分溶脹成無定形區域的結 構,結晶區破壞得越徹底,越有利于NaOH和氣乙酸 的擴散,為竣甲基化提供良好的反應條件。從實驗過 程來看,適宜的堿處理溫度為30^左右,不宜超過 35堿處理時間為30 min。
1.2.2CMS的合成
淀粉經堿處理后,緩慢升溫并開始滴加全部的氣 乙酸乙醇溶液,控制一定的反應溫度進行醚化反應 2 h,然后加入剩余的部分堿液,有時根據反應體系的 pH值要求,還需補加適量的堿液,再繼續反應2 h后 冷卻,抽濾、洗滌,濾餅經干燥得產物CMS。
1.3樣品檢測 1.3.1 DS的測定
酸洗法是目前使用最為實用的測定方法:準確稱 取CMS樣品0.5 g左右,置于50 mL小燒杯中,加人 20 m〇l/L HC1溶液40 mL,用電磁攪拌器攪拌3 h,然后 用80%甲醇溶液洗滌酸化后的樣品,至洗滌液中不 含氯離子,這時樣品轉化為酸式CMS(HCMS),用 0.1 mol/LNaOH標準溶液40mL溶解HCMS,在微熱 條件下,使溶液呈透明狀,立即用0.1 mol/L標準HC1 溶液返滴定剩余NaOH,用酚酞做指示劑,滴至紅色 剛剛褪去。
取代度 AS = 〇? 162/( 1 - 0.058 4 ),其中 A =
((^NaOH ^Na〇n) ~ ( ^HCl ^HCl)
式中:4—每克樣品消耗NaOH mmol質量 CNa0H—NaOH標準溶液的濃度(mol/L)
—加人的NaOH標準溶液體積(mL) CHC「HC1標準溶液的濃度(mol/L)
KHCI—滴定過量NaOH消耗HC1的體積(mL) PT—CMS樣品的質量(g)
1.3.2粘度的測定
準確稱取干燥試樣4.000 g,置于250 mL帶塞磨 口瓶中,加入蒸餾水196 mL,在溫熱條件下,使樣品全 部溶解,放置8 ~ 12 h,置于恒溫水浴中控制溶液溫度 在25<€,然后用NDJ - 79型旋轉粘度計測定其粘度。
取代度是影響CMS應用范圍的主要指標,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鈉的合成,實驗 條件的選擇主要圍繞產品的取代度進行的,從實驗過 程看NaOH的用量、氯乙酸的用量以及竣甲基化溫度 和時間對產物的影響程度較大。
2.1堿處理階段NaOH用量的彩響
堿處理階段既要滿足有足夠的堿與淀粉反應生 成活性中心,還要考慮加人氣乙酸后反應體系的pH 值不能過高,否則使氯乙酸鈉尚未擴散到淀粉分子內 部便已產生CMS,這樣不但影響取代基團分布的均勻 性,也影響取代度的提髙。
醚化反應的后期補加的堿量,應比理論計算值高 一些,如按照理論值補加堿量,則體系pH值接近中 性,不利于反應,CMS的取代度不高;如補加堿量過 多,則副反應加快,取代度和粘度均會降低,如表1。
表1堿處理階段NaOH用置對CMS取代度、粘度的彩響
NaOH:CH2ClCOOH 的物質的量比取代度
(DS)粘度(mPa*s 2%水溶液)
0.40.82960
0.50.891100
0.60.931220
0.70.%1320
0.80.901190
表2氣乙酸用置對CMS取代度的彩響
CH2ClCOOH:NaOH 物質的童比取代度(Z)S)
0.500.16
0.600.28
0.650.51
0.700.73
0.750.86
0.800.93
0.900.92
0.950.92
2.2氣乙酸的用量
氯乙酸是羧甲基化反應的醚化劑,仍隨氯乙酸 用量的增加而增大,見表2。氣乙酸用量比較大時, 酸分子容易與淀粉分子接近,使醚化反應進行比較完 全,使得flS提髙。但氣乙酸用量增加勢必要消耗更 多的堿量,而且有利于副產物HOCH2COONa的生成, 實驗中氯乙酸的用量采用NaOH用量的0.75 ~ 0.80 (物質的量比)為宜。
2.3反應溫度和時間的影響
瞇化反應是放熱反應,高溫不利于CMS的生成, 尤其是在反應后期溫度的控制極為重要,由于體系粘 度較大,溫度升髙很容易導致反應體系凝結使實驗失 敗;但是低溫條件下,必須延長反應時間,才能達到醚 化反應的要求,而且產品的取代度不髙,水溶液粘度 降低。本實驗選用乙醇做有機溶劑,反應溫度控制在 55^:左右,不宜超過60^:。
適當延長反應時間,產品的粘度及穩定性提高,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鈉的合成,產品水溶液的透明度增加,但產品的粘度變化不明 顯,因此在考慮產品性能的前提下,應盡可能縮短反 應的時間,我們采用反應時間為4 h。
本實驗以乙醇作溶劑,采用兩次加堿的合成工 藝,在30^左右加人全部堿量的70%對淀粉粉乳進 行堿化處理,然后滴加氣乙酸乙醇溶液,升溫至55T 醚化反應2 h后,加人全部剩余堿量再繼續反應2 h, 冷卻、抽濾、洗滌并干燥得產品CMS,所得產品的取代 度較高,一般DS >0.8。
荊州美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